一個家庭,從父親、母親、孩子的三口之家,變成母子相伴的二人世界。對於單身媽媽來説,希望有人依靠、渴望完整家庭,是非常正常的。可是事實上,許多單身上班族媽媽對戀愛、再婚都表現得比較排斥,她們往往把自己再婚片面地當作是為孩子找個爸爸,刻意忽略了自己的情感需求,而把選擇重心放在了對方的經濟條件、對孩子的接受程度以及“孩子是不是可以接受這個人”上了。這種本末倒置的婚姻觀,造成了許多悲劇,讓她們或者難以找到再婚的機會,或者即使走進第二次婚姻,也不夠幸福。
如何獲得成功的第二次婚姻?婚姻心理專家們認為,首先要明確的是,單身媽媽的再婚,不是為孩子找個爸爸,而是為自己尋找愛人。
案例1 為了兒子,單親媽媽選擇單身
從事財會工作的楊莉,在兒子陽陽不到兩歲時就成了單身媽媽。雖然陽陽判給她撫養,但前夫一家時時想把孩子“搶”回去,理由是她年輕漂亮,再婚之後孩子就成了拖油瓶,會受人欺負。當時,楊莉發誓為了陽陽不再結婚,才算擺脫了前夫家的糾纏。
楊莉是個要強的女子,她的父母也幫她承擔起照顧陽陽的責任,讓她可以專心工作。一晃將近二十年過去,陽陽考上了大學,楊莉也工作得不錯,在機關單位大小是個領導,尤其是沒有放棄保養自己,身材又好,看起來才像是三十多歲的人,走在外面還能引起不少人羨慕的目光。這些年來,前夫已經再婚又有了孩子,朋友、同事、親戚也沒少給她介紹對象,可她卻最終選擇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。
她也不是從來沒想過“再找個人”,在陽陽五歲的時候,一個新來的同事對楊莉展開了追求。小夥子沒在乎楊莉比他大了三歲,也沒在乎她離婚有孩,卻在聽她説為了陽陽即使再婚也不打算再生小孩的想法之後沉默了。痛苦地考慮了半個月之後,小夥子放棄了,他可以保證對陽陽好,但還是希望有自己的親生骨肉。楊莉很理解他,這段感情就這樣結束了。
另一次機緣,是親戚介紹認識的,對方是個中學老師,喪偶,有個比陽陽大八歲的女兒。大家都覺得各方面挺般配,楊莉也看中了對方的沉穩:“陽陽學習成績不好,我能找個老師,也能輔導一下他的學習。”抱著“打算成了”的心思,兩家人見面吃了頓飯。席間,對方的女兒和陽陽都很沉默,回來之後,楊莉試著問陽陽,讓這位伯伯當爸爸好不好?陽陽哭著説:“媽媽,就咱們兩個人,不行嗎?”
於是,楊莉婉言謝絕了那位中學老師,此後對親友們的牽線搭橋也一概拒絕。中間倒也有過暫時相互慰藉的情人,但從一開始就明確表示“只是床伴,不談感情不結婚”。她覺得,自己走進第一次婚姻時太草率,結果以失敗收場,讓孩子受到了傷害,再也不能愧對孩子,“這些年就我們母子倆相依為命,現在陽陽去外地上大學了,忽然空下來,才發現這輩子也就這樣了”。
點評:
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生活重心,是楊莉和許多單身媽媽共同的誤區。她們把婚姻失敗看作自己的錯誤,對無辜的孩子充滿歉疚感,在內心深處,甚至有“我們母子應該相依為命,我再次獲得幸福就是對孩子的背叛”的想法。即使再找伴侶,也傾向於“給孩子找個爸爸”、“找個人一起照顧孩子”、“孩子不喜歡就絕對不能嫁”,而自己的感受,被壓制到了最低。
雖然她們的動機是“一切為了孩子”,但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好。家庭是孩子接觸人際關係最早的起點,沒有成年男性存在的家庭,對孩子的認知完善是有缺失的。母親這種“犧牲”的姿態,有可能會讓孩子承擔了過重的壓力,認為媽媽為自己而失去了太多,自己必須作出更大的回報,從而抑鬱敏感,或者過分追求“成功”;另一種可能是孩子與母親相處的模式中帶有了太多“控制”的感受,影響到成年之後與異性的交往。
楊莉還犯了一個錯誤,就是在將男性介紹給孩子時,不該一開始就向“準爸爸”方向介紹,而是應該用循序漸進的方式,讓孩子慢慢熟悉對方,也讓來自兩個家庭的孩子自然地建立交流,給自己和孩子一個瞭解對方,認識對方,接受對方的時間。突然地被告知家庭中有可能加入陌生成員,會引起孩子對親密關係的失控感,因此會遭受孩子本能的抗拒。
案例2 我只想找個人和我一起養孩子
曉芬是在懷孕的時候發現老公出軌的,反復的折騰和糾纏,一次次的調解和勸説,等到真正離異的時候,女兒南南已經快三歲了。大家都以為她“吃夠了男人的苦”,短時間內不會考慮再婚,沒想到她甫一安定,便主動讓親戚朋友們幫著“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”。
對於“合適”這個詞,她的標準是非常明確的:30~45歲,政府公務員優先,有房有車有存款,離異喪偶佳——唯獨對性格愛好、外貌身高之類的,沒有定出任何標準。對此她解釋説,“都看透了,不過是找個人和我一起養孩子。”
她是這麼分析的:在生活的現實狀況下,一個單身上班族媽媽要養家,除睡眠時間外,其餘可支配時間有70%都要投入到工作中,剩下的時間會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孩子。“帶個孩子太累了,反正我也沒想為誰終身不嫁,不如找個經濟上能幫我一把的人嫁了。既然要嫁,就趁孩子還小早點兒嫁,也能培養感情”。
南南快上小學的時候,她再婚成功,對方合乎她的條件,還特別許諾一定會善待南南,本以為日子就這麼過下去了,誰知道竟然齟齬不斷。説起來,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,丈夫的性格習慣其實比前夫還要好,但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變得斤斤計較,總在算計對方在南南身上花了多少錢,在他自己的女兒身上又花了多少錢。最後為了他給他自己上中學的女兒買了iPad而不給南南買,這個家庭在大吵之後解體了。
提起這些事,曉芬還是耿耿於懷:“我知道南南還小,用不上那個,但是為啥他給他家孩子買,就不給南南買呢?我也不是貪圖那點東西,他真的提出來給南南買,我們還不要呢,但他就是沒這個態度,到底不是自己生的不親。下次要找,還得找個沒小孩的,年紀老一點也不要緊。”
點評:
曉芬組成新家庭的目標很明確,她不是在為自己找愛情,而是給孩子找爸爸。可能有相當一部分單身媽媽在尋找再婚對象時,也是抱著同樣的想法。這樣的目的,讓戀愛變得過於功利,也就常常有始無終。
不管是初婚還是再婚,婚姻應該以戀愛為基礎才能持久。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,才能夠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和碰撞保持積極心態,並以善意的方式尋求問題的解決。在沒有愛情存在的婚姻裏,對方不是你的親密伴侶,而只是一個“項目合作夥伴”,雙方必然會彼此挑剔,缺乏包容與理解、信任之心。
很多單身媽媽忘記了,婚姻對象首先是自己的伴侶,其次才是孩子的繼父。在戀愛這個事情上,絕不可能僅以孩子喜好為先決條件,即便是孩子喜歡了,媽媽勉強和對方湊到一處,最終也不會過得長久。反過來,一個並不善於與孩子打交道的男人,如果真的愛上了一個女人,也會努力學習與她的孩子相處的方式。
在這段關係中,曉芬看似處處為孩子著想,不願讓孩子受到一點“不公和傷害”,但其實她自己的行為,已經深深傷害了孩子。孩子最初是在家庭中,以父母為範本學習親密關係的相處模式的,母親過於功利性的、非愛的擇偶觀以及習慣於用物質來衡量愛與關注的態度,對孩子日後與異性相處,會造成負面的影響。
單身媽媽勇敢戀愛是對孩子的幫助
在生活中,單身上班族媽媽正常的接觸異性,對孩子實際上是一件好事。
1.在缺少男性的家庭中,孩子對成年男人沒有太多概念,媽媽接觸異性,等於是給孩子一個接觸成年男人的機會。尤其是對小男孩來説,這很重要。
2.在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眼裏,戀愛、婚姻都是非常神秘的事,常常會引起他們的好奇心。他們的疑惑往往是通過電視、網路,還有同學之間的猜測來找尋答案的。然而,這些管道都不能很好地給他們解答內心的疑惑,甚至有可能誤導孩子。媽媽的正常異性交往,實質上等同於給孩子在情感教育中打開了一道門,只要是認真負責的交往,就是對孩子早期情感啟蒙的最佳教學。
3.整日處於繁忙中的單身上班族媽媽,腦子裏除去工作就是孩子,關注度過於集中。這就勢必會給孩子巨大的壓力,時時刻刻感覺被媽媽監督。他們的世界裏,除了媽媽還是媽媽,最終讓孩子感覺是把自己禁錮在媽媽設置的狹窄世界中。如果媽媽有戀愛,有朋友,那麼在關注度上就會有所轉移,情緒也會放鬆下來,孩子的壓力也會減少。
進階:單身媽媽戀愛指南
當然,媽媽戀愛對於孩子的接受能力來説,的確存在挑戰。畢竟他們曾經有爸爸,而爸爸被替代對誰來講,都不是件容易接受的事。單身上班族媽媽的謹慎可以理解,但完全拒絕男性是錯誤的,單純找個人分擔生活壓力更是不可取的戀愛態度。
那麼單身媽媽戀愛時,要如何在聆聽自我感受的同時,還兼顧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呢?
1.在單身上班族媽媽的家庭裏,男性的介入需要循序漸進自然而然地導入式開始,而不是領一個回來就是向準爸爸方向發展的。從認識到一起外出,從簡單的交往到實質的戀愛,給自己和孩子一個瞭解對方,認識對方,接受對方的時間。這樣的接觸異性,不僅對孩子的逐步接受有好處,對於媽媽客觀瞭解對方,判斷自己與對方是否真正合拍更有益處。
2.簡單的條件合適,孩子接受,都不應該成為媽媽們戀愛的理由,更不是再婚的原因。單身媽媽的戀愛,應該是兩個大人和一個孩子的磨合,産生了共同生活願望的過程。
3.戀愛不一定一次性成功,過程的深入,人的把握,是單身媽媽更要用心的。“怕失敗”、“覺得離異後自我價值降低”是常見的問題,因此謹慎是必須的,但並不是説因此就不敢邁出腳步。即使真的再次失敗,也應該進行良好的心理調適,面對今後的生活,而不是就此悲觀失望,自我封閉。
4.單身媽媽們最難突破的,是自身對於一次失敗婚姻給孩子傷害的內心譴責,這是讓她們回避戀愛恐懼再婚的根本原因。如果不能突破這個瓶頸,單身上班族媽媽就不可能積極地對待自己的愛情,也不可能把注意力適當從孩子身上轉移開。其結果必然是讓孩子感覺受控制,自由度過小,部分孩子的青春期發展為與媽媽為敵。
【男人性女人愛,盡在愛樂園】愛樂園(www.iilove.tw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