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愛情是永不消逝的電波
小時候讀童話,故事總是戛然結束在“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”。待到情竇初開之時,浪漫纏綿的言情小說、呼天搶地的情歌、電光火石般的情愛影像,這一切都鋪天蓋地而來。在“愛情工業”下長大的我們,往往先於真實的戀愛,就已經鑄造了一個關於愛情的錯誤信念:我們以為愛情擁有激情四射的、永不消逝的光芒。
在童話故事裏,不需要深究王子和公主生活在一起是否會覺得平淡無聊。在文學和電影中,我們的目光也被鎖定在那些戲劇化的誇張情節之中。然而,一旦進入真實的親密關係,幻想就像肥皂泡一樣不可避免地破滅。喜怒憂思悲恐驚,各種情緒輪番上陣。能量起起落落如月圓月缺,讓人時而平靜,時而厭倦。我們方才幡然夢醒,原來愛的激情註定是短暫的。
2.愛情必須天長地久
“上邪!我欲與君相知,長命無絕衰。山無陵,江水為竭,冬雷震震,夏雨雪,天地合,乃敢與君絕。”古老時代的愛情民謠一直傳誦至今,透露出人類對於兩性之愛的終極幻想:真正的愛情必然是天長地久的,抵得過海枯石爛不變心。然而,同樣從古老時代開始,癡情女子負心漢、癡情男子薄幸女的故事就流傳不衰。
或許,還是納蘭性德的那首《木蘭詞》看得比較清醒:“人生若只如初見,何必秋風悲畫扇?等閒變卻故人心,卻道故人心易變。”愛情這件事,和世間的其他事物一樣,脫離不了無常的本性,有緣起緣滅,也有成住壞空。
3.愛我,就應該為我而改變
“你要是真的愛我,就應該為我而改變”,這是許多戀愛中的情侶吵架的口頭禪。言下之意是說:你這個樣子讓我如此傷心,我對你的現狀如此不滿,你為什麼就不能改變自己呢?如果你不改變自己,又怎麼證明你是愛我的呢?然而,一旦關係中的一方對另一方提出不對等要求,或是試圖將自己的個人意志強加在對方身上,雙方以愛情為名義的權力鬥爭也就不可避免。在深層的親密關係裏,佔有欲、操控欲總是披著“愛”的外衣粉墨登場。
也有人認為,愛情中的雙方應該互相“改造”,以達成高度的和諧與默契。殊不知,我們的人格結構和心理傾向早在成年之前就已經建構完成。若想進行“改造”,必然給內在帶來巨大的心理衝突。而那些經受不起這種衝突折磨的愛情,就只好走向結束。
4.相愛應該心心相印、不起衝突
很多時候,我們無法面對親密關係裏的衝突與分歧,因為那意味著相互的不滿、指責和要求,意味著悲傷、難過、委屈、埋怨等所有的負面情緒被翻攪上來。而這打破了我們和愛人之間心心相印的美好感覺,將我們拉回到粗糙的現實中,面對那些雞毛蒜皮的摩擦所造成的心靈隔膜。
然而,沒有衝突,也就不會有真正的親密。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,包括你的愛人,並不是你心靈的完美投射。和你一樣,他(她)擁有自己的知覺、感受、思想、觀念和意志。你們必須在衝突中去深刻地瞭解對方,在矛盾中看清楚彼此的真相。而逃避衝突、維持表面和諧的“愛情”,只會讓彼此的心靈隔膜越來越厚,最後變成兩個熟悉的陌生人。
5.只有愛情能拯救我的脆弱
我們的內心,隱藏著深深的脆弱無力感:愛的匱乏、價值感的缺失、生命意義的闕如。心理學的“坑洞理論”認為,這和我們的童年經驗密切相關。也許是父母沒有給予你足夠的溫情與愛,也許你的自尊和意志曾經遭到過毀滅性的打擊,也許不快樂的童年給你留下深深的陰影。這些經驗在心靈中布下一個個坑洞,讓我們覺得空虛難耐。而愛情的出現,似乎總能瞬間點亮我們蒼白的生命。
只有愛情能帶來拯救,真是這樣的嗎?曾經把愛情當做生命信仰的人,或在飛蛾撲火般的戀情中焚燒得面目全非,或執著堅守著無望的感情,終局卻總是心碎幻滅。戀人的分手,如同血肉分離,將我們從一段感情中剝除。摸一摸自己的心口,那脆弱無力的感覺依然在。因為心靈的坑洞無法靠另一個人填補,只能勇敢地去接納、面對。
6.有了愛情,我將不再孤獨
“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。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”《詩經》裏的句子是那麼溫暖美好,到如今依然是愛情的最佳誓約。而許多美好的愛情故事,也總是以相互陪伴作為開始,以白頭偕老作為結局。然而,有了愛情,乃至有了婚姻、家庭,並不意味著我們從此就能脫離孤獨的境況。
從胎兒離開母體,我們便遠離了那原初的圓滿融合之境。而在嬰兒時期,沐浴在母親的微笑和凝視之中,我們再度領略到情感融合狀態的生命歡悅。這珍貴的情緒記憶被我們的潛意識保存下來,繼而在戀愛中向對方投射,讓我們感到自己不再孤單。可是,“孤單”和“孤獨”終歸是兩回事。孤單可以尋求陪伴和安慰,孤獨卻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命運。而愛情,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孤單,卻無法讓我們不再孤獨。
【男人性女人愛,盡在愛樂園】愛樂園(www.iilove.tw)
留言列表